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w5E知览论文网
Specialty Evaluationw5E知览论文网
Yang Kun Zhao Zhenyuw5E知览论文网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w5E知览论文网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students' quality,training objectives,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staff and support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arious factors is complex and interlac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evaluation by using the 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ng method, and clarifies the surface, intermediate and deep-seate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pecialty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edit recognition system, learning achievement evaluation, professional ability, curriculum setting, graduation design(thesis) and faculty structure requirements are the deep-se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specialty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also the most critical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specialty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which should be focused on.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level and 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quality, the college needs to focus on the deep-seated factors of the specialty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Keyword: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evaluation;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 influencing factors;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0 引言w5E知览论文网
根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已超过450所,近五年年均毕业生约4万人,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较大[1]。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自1999年工程管理专业开展评估认证工作以来,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和专业认证备受同行及业界关注,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如许传博等[2]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从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实训平台四方面探索体现能源电力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王要武等[3]对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历史进行详细梳理,分析专业建设现况,指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郑弦和杨春莉[4]对2009年版和2016年版的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认证文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王瑞[5]还综合使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经管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并使用此模型针对高校经管类专业进行实证研究。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1 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w5E知览论文网
1.1 解释结构模型w5E知览论文网
Warfield在1973年开创了解释结构模型方法(In⁃terpretativeStructuralModelingMethod,ISM方法),探讨了如何为复杂社会问题制定统一适用的解释和评估框架的方法学问题,并形成了一套重要的管理理论[6]。与同样研究影响因素关系的一些定量方法相比,ISM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可以把复杂的影响关系用清晰的结构图呈现出来,让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复杂关系;且操作难度较小,也不会因“必要数据无法获得”的问题而阻碍模型推进[7]。ISM模型的基本建模步骤如下: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步骤1:确定系统因素集。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系统中的所有因素,并分类整理成一个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P,如式(1):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步骤2:建立知识模型。判断集合P中的每一个元素与其他所有元素之间是否存在直接二元关系,其判断结果如式(2):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对应到邻接矩阵中,i即为元素所在列位置,j即为元素所在行位置,rji即为矩阵中第j行第i列位置的值。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步骤3:建立邻接矩阵。将直接二元关系结果进行排列,得到n阶邻接矩阵R,记为。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步骤4:求解可达矩阵。传递元素间所有可能存在的间接影响关系,依据布尔代数运算法则,按照式(2),邻接矩阵加上单位矩阵后进行自乘,结果稳定不变时可求得可达矩阵M。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步骤5:划分递阶层次。对每个元素的可达集E和前因集F进行识别,若E(pi)⋂F (pi)=E(pi),则此元素属性为高层元素,且满足该特征的元素划分为同一层次,同理,可得到所有元素的递阶层次。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步骤6:生成层次结构图。根据递阶层次划分结果绘制解释结构模型结果图,清晰呈现所研究系统中元素的层次结构关系。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1.2 适用性分析w5E知览论文网
采用ISM方法的依据有三点(1)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是一个涉及行为、环境等多方面交叉因素的复杂问题。ISM方法在解决变量众多、关系复杂的系统的解释分析问题时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结合相关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可将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8]。(2)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受到学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影响。ISM方法能够将影响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与甄选,并进一步分析各关键因素的特征与层级关系。(3)与其他研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方法相比,ISM方法便于根据研究进度不断补充论据,并确保参考文献的时效性、严密性和饱和度,增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的科学性[9]。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认证)标准和其他专业评估资料都会随着专业建设发展进行完善,使用ISM方法对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影响因素间层级关系进行分析,容易实现影响因素集的更新和完善,从而提高研究结论的合理性。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2 模型建构及求解w5E知览论文网
2.1 影响因素集及其直接影响关系w5E知览论文网
影响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因素数量众多、关系复杂,且很多因素的影响程度难以量化评估。基于《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认证)文件(适用于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2020年版,结合业内专家意见,选取了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七方面的19个影响因素:招生优势(P1)、学分认定制度(P2)、指导制度(P3)、学习成果评估(P4)、培养预期(P5)、评价与修订(P6)、专业能力(P7)、职业规范(P8)、终身学习(P9)、质量监控机制(P10)、反馈与评价机制(P11)、课程设置(P12)、实践环节(P13)、毕业设计(论文)(P14)、结构要求(P15)、工程背景(P16)、专业资料(P17)、实验条件(P18)、实践基地(P19),并明晰了因素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如表1所示。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2.2 邻接矩阵w5E知览论文网
用公式(2)对表1中的因素间影响关系进行矩阵表述:当i=j时,rij=0;当i≠j时,rij由表1中的因素间影响关系决定。由此可得到19×19的矩阵如表2所示,即为邻接矩阵R。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2.3 可达矩阵w5E知览论文网
在MATLAB软件中输入邻接矩阵进行编程运算,求得可达矩阵,将可达矩阵按照行进行升序排列,同时对列向进行相应调整,再进行阶层划分,得到阶层明确的可达矩阵,如表3所示。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3 结果分析w5E知览论文网
3.1 矩阵分解结果w5E知览论文网
因素的前因集F(Pi)是对Pi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集合,可达集E(Pi)是直接或间接影响Pi可到达的因素集合。准确判断各影响因素的可达集、前因集及交集是进行影响因素层级分解工作的重要基础。表4为上述模型中影响因素的可达集、前因集及交集结果。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3.2 层级分解结果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3.3 解释结构模型结果w5E知览论文网
从层级分解结果表5和图1(下页)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四层。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首先,所有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最终都指向了指导制度(P3)和职业规范(P8)、终身学习(P9)、质量监控机制(P10)、反馈与评价机制(P11)、专业资料(P17)和实验条件(P18),因此,这7个因素是影响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直接原因,为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表层影响因素。指导制度(P3)是学生在进行学校和专业选择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职业规范(P8)和终身学习(P9)属于毕业要求层面的因素,可直接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效果;质量监控机制(P10)和反馈与评价机制(P11)属于持续改进层面的因素,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有直接影响;专业资料(P17)和实验条件(P18)属于支持条件层面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直接帮助。由此看来,指导制度(P3)和职业规范(P8)、终身学习(P9)、质量监控机制(P10)、反馈与评价机制(P11)、专业资料(P17)和实验条件(P18)会直接影响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结果。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其次,招生优势(P1)、评价与修订(P6)、实践环节(P13)、实践基地(P19)、培养预期(P5)和工程背景(P16)属于中间层影响因素,对表层影响因素有直接影响,又受到深层次因素的影响。招生优势(P1)可吸引优秀生源,是进行专业评估时的重要影响因素;培养预期(P5)和评价与修订(P6)属于培养目标层面的因素,对人才培养过程和最终培养质量有重大影响;实践环节(P13)和实践基地(P19)关系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效;工程背景(P16)是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特有的指标,也是影响评估工作的重要因素。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最后,学分认定制度(P2)、学习成果评估(P4)、专业能力(P7)、课程设置(P12)、毕业设计(论文)(P14)和结构要求(P15)是影响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深层次因素。学分认定制度(P2)和学习成果评估(P4)属于学生层面的因素,专业能力(P7)属于毕业要求层面的因素,这3个因素对于学生发展过程和最终发展情况都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时应被列为重点指标。课程设置(P12)和毕业设计(论文)(P14)属于课程体系层面的因素,结构要求(P15)是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相关规定,这3个因素是把控工程管理专业质量的核心,也是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估的重中之重。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在ISM模型分析过程中发现,毕业要求层面的二级评估指标多数是关于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规定,可以进行一些简化合并。而在持续改进层面的二级指标中,若添加关于培养方案评价与改进的指标,会更为完善和合理。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4 结语w5E知览论文网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影响因素层级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对各影响因素间的层级结构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模型分析明确了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表层影响因素、中间层影响因素和深层次影响因素,对于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和专业建设有较大的参考意义。解释结构模型属于定性向定量过渡的研究方法,较为依赖人的主观经验。因此,为更精确、科学地掌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时各影响因素的具体影响程度,未来可在本研究基础上进行更大范围的定量分析,以对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工作提供支持。w5E知览论文网 w5E知览论文网
参考文献w5E知览论文网
[1] 刘杰,王要武.中国建设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w5E知览论文网
[2] 许传博,陈文君,李金超.以能源电力为特色的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22,20(3):134-138.w5E知览论文网
[3] 王要武,王硕,孙成双,等.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状况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21,35(5):153-158.w5E知览论文网
[4] 郑弦,杨春莉.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认证的标准对比及理念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225-226.w5E知览论文网
[5] 王瑞.省属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20.w5E知览论文网
[6] Warfield J N. Societal Systems Planning,Policy and Complexity[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1978,66(3):362-363.w5E知览论文网
[7] Xu Y,Yang K,Zhao GH.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of offshore wind power industry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1,28(37),52329-52344.w5E知览论文网
[8] 沈圳,胡孝乾,仇军.健康中国战略下“体医融合”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1):31-39.w5E知览论文网
[9] 刘忠艳ISM框架下女性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个创业失败的案例研究[J].科学 学研究,2017,35(2):272-281.w5E知览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