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提供免费毕业论文范文,硕士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8号,星期一 快速评论
第二章中国与东盟跨国毒品犯罪及其警务合作概述ykU知览论文网
“东盟”成立于1967年,其全称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现成员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文莱、老挝、越南、缅甸和柬埔寨,此外东盟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十个对话伙伴国。改为注释,放在正文中第一次提到东盟的地方。中国与东盟诸国由于地理位置毗邻或相近,民族文化相通,虽偶有龃龉,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较高规模的政治与经济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规模与深度不断扩大,对区域安全与边境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区域之间的跨国犯罪于近几年愈显猖獗,其数量多、手段暴力、危害程度大以及屡禁不止对区域各国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对因打击犯罪而产生的警务合作提出了要求,虽然近年来此类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ykU知览论文网
2.1中国与东盟跨国毒品犯罪概述ykU知览论文网
跨国毒品犯罪是中国和东盟之间主要的犯罪形势,也是警务合作着力打击的对象之一。其犯罪现状表现为数量众多、手段暴力、危害性大以及屡禁不止;犯罪特点则主要呈现为案值大、犯罪技术手段高超、犯罪行为获得某些政府的暗中庇护以及案件侦破难度大。ykU知览论文网
2.1.1中国与东盟跨国毒品犯罪的现状ykU知览论文网
根据“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在中国禁毒网发布的最新一期的《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可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跨国毒品犯罪具有数量大、手段暴力、危害性大以及屡禁不止的特点。[20]这是特点。现状应该是:跨国毒品犯罪数量如何,比如每年发生多少起?侦破多少?犯罪呈现上升(持平/下降)态势?涉及人员、案值?ykU知览论文网
2.1.1.1毒品跨国犯罪数量很大ykU知览论文网
根据《报告》数据,东盟的“金三角”地区仍然是中国毒品犯罪的主要毒品来源地,且该区域逐渐向整个东盟地区辐射。2016年,云南、广西禁毒执法部门缴获“金三角”大量毒品,仅海洛因就达6.6吨,占同期国内缴获海洛因总量的75%;同年,中国破获外籍人员组织、施行的毒品犯罪共1481起,抓获外籍毒品犯罪嫌疑人1876名并缴获毒品总计6.6吨,实施毒品犯罪的外籍人员以东盟国家籍人员为主。[20]ykU知览论文网
除毒品跨国犯罪的总量大以外,单件案件的所涉及的毒品数量和犯罪嫌疑人数量也较以前更大。2016年,全国破获的单起跨国毒品犯罪案件中有1000起以上涉毒数量为公斤级;100起以上涉毒数量达20公斤。[20]ykU知览论文网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地区的毒品跨国犯罪数量很大,不仅体现在总量上也体现在单个犯罪的规模上。ykU知览论文网
2.1.1.2毒品跨国犯罪手段暴力ykU知览论文网
犯罪暴力化是中国与东盟地区近些年在跨国毒品犯罪领域呈现的新趋势,为打击犯罪与跨国警务行动带来严峻的考验。ykU知览论文网
手段暴力一方面体现在武装贩毒、暴力反抗执法的程度不断加大。2015年,全国共有涉枪贩毒案件257起,缴获枪支数量为466支、子弹数量为3万发,同比2014年上升的比例分别为52%、40.4%和843.4%,这一上升比例在中国与东盟跨国毒品犯罪中同样不相上下。[21]与2015年相比,2016年的涉枪贩毒愈演愈烈,共抓获446起,同比增长73.54%。随着涉枪贩毒的广泛流行,犯罪分子在走私、贩卖毒品的过程中发生大量的暴力反抗执法的行为,为原本就存在巨大的风险的跨国缉毒执法工作带来更严峻的挑战。ykU知览论文网
手段暴力的另一方面体现为跨国毒品犯罪与恐怖主义、黑社会组织犯罪紧密联系起来。随着东盟地区的海上恐怖主义的盛行以及犯罪的组织化、集团化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跨国毒品犯罪在新时代越来越呈现出恐怖主义特征与黑社会性质,具体表现为武装、暴力反抗甚至为了犯罪目的的达成对普通民众实施严重的暴力行为,近些年震惊中外的“湄公河”惨案就是许多此类犯罪行为的极端表现。ykU知览论文网
2.1.1.3毒品跨国犯罪危害性大ykU知览论文网
跨国毒品犯罪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地区之间的跨国毒品犯罪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ykU知览论文网
其一,导致地区毒品泛滥,严重危害地区民众健康。由于跨国毒品犯罪的不断增长,毒品在地区间的流通也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陷入吸食毒品的深渊,对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根据《报告》数据,截至2016年,仅中国就已知有250.5万名人员参与吸毒,同比增长6.8%,其中有18到35岁的吸毒者占比最大,有58.4%。18到35岁正是一个人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可能性的年龄,因为毒品的危害,不仅导致精神状况萎靡甚至失常,也大大提高了染上艾滋病等其他各类疾病的可能性,严重摧残身体健康。ykU知览论文网
其二,危害区域和平稳定,阻碍区域各方面的发展。由于中国与东盟地区跨国毒品犯罪的盛行,也同时随着毒品犯罪的组织性、暴力性、恐怖主义特征的加强,边境地区和海域的和平与安全收到了极大的挑战,严重阻碍了该区域在交通、经济、政治、自由贸易等领域的各类合作进展,为地区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ykU知览论文网
2.1.1.4毒品跨国犯罪屡禁不止ykU知览论文网
除以上三点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跨国毒品犯罪另一特点便是犯罪行为的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中国与东盟地区就跨国毒品犯罪的联合打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了,既使打击程度加大、联合警务行动也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跨国毒品犯罪案件仍然在翻番,其暴力程度、组织化程度每年都在增加。仅从最近的一年看,跨国毒品犯罪仍有将近40%的增长,可见其屡禁不止的特征。ykU知览论文网
2.1.2东盟边境接壤区域是什么区域,与本文主题关系?跨国毒品犯罪的特点ykU知览论文网
根据《报告》和其他官方信息,东盟边境接壤区域的毒品跨国犯罪具有案值大、犯罪技术手段高超、获得政府庇护以及案件侦破难度大的特点。ykU知览论文网
2.1.2.1 案值大ykU知览论文网
东盟边境区域跨国毒品犯罪首先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案值巨大,一方面来源于毒品原材料巨大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另一方面来源于毒品成品的犯罪总量巨大。ykU知览论文网
根据2016年《报告》可知,“金三角”地区的毒品产量年年增长,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海洛因和冰毒片剂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禁毒委与缅甸中央肃毒委、老挝禁毒委共同合作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15到2016年,缅甸北部罂粟种植面积达到66.5万亩,比上年度同比增长3.7%,可制成60多吨海洛因或者产出600多吨鸦片;老挝北部罂粟种植面积则有8万亩,比上期增长13.7%。由于巨大的原材料产量,中国绝大部分毒品来源于东盟特别是金三角地区,根据中国国家毒品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分析显示,禁毒部门在批发环节缴获的海洛因、冰毒片剂总量的95.2%和87%来源于东盟地区。ykU知览论文网
从犯罪总量角度看,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跨境涉毒犯罪占中国总体毒品犯罪的比例达50%以上,仅2016年就有1500多起案件,其中有1876名外籍嫌疑人和6.6多吨毒品涉及其中。ykU知览论文网
2.1.2.2 犯罪技术手段高超ykU知览论文网
东盟边境地区毒品犯罪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对侦查、抓捕等警务工作造成巨大的考验。犯罪的技术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ykU知览论文网
其一,犯罪分工严密,集团化作案,具有较高的组织技术。东盟跨国毒品犯罪大多以集团化的方式进行作案,他们不仅内部有着严格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每一次作案都有缜密计划与详细分工。ykU知览论文网
其二,犯罪利用高科技设备与专门的技术人才。东盟部分资金雄厚的跨国犯罪集团,会利用资金优势购买高技术设备与高端电子设备并雇佣专门技术人才。ykU知览论文网
2.1.2.3 毒品跨国犯罪获得政府暗中庇护ykU知览论文网
就全球范围而言,打击毒品犯罪经常性地遭到腐败政府官员的阻挠与破坏,东盟地区在这一点上表现尤其明显,不仅存在包庇与阻挠侦查,甚至个毒品犯罪分子沆瀣一气,不仅放任毒品走私行为,更有甚者直接参与其中。比如在缅甸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武装与缅甸军政府达成协议,以叛军不攻击政府军队为条件,允许判决武装走私冰毒类毒品和海洛因。ykU知览论文网
2.1.2.4 案件侦破难度大ykU知览论文网
由于以上三点的结合,东盟边境接壤区域的跨国毒品犯罪作案成功率与反侦查能力大大提高,给案件侦破与打击犯罪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由于案件范围与案值的原因,犯罪分子倚仗巨额的非法收入,在广阔的区域间流窜,或藏于边境,或逃往国外,给打击犯罪造成极大困难;其次,犯罪分子通过利用集团化优势以及技术设备、人才的帮助将反侦查能力提升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给警务行动带来困境;最后由于部分东盟政府的暗中庇佑,犯罪人员得以藏匿,犯罪证据遭到破坏,侦查与抓捕举步维艰。ykU知览论文网
2.2 中国与东盟跨国警务合作概述ykU知览论文网
2.2.1中国与东盟跨国警务合作的必要性ykU知览论文网
从前述的犯罪现状、犯罪特点以及从边境安全角度全面考虑,与东盟国家就毒品犯罪进行跨国警务合作具有不容质疑的必要性。ykU知览论文网
首先,从犯罪现状角度看,跨国警务合作必须开展。从前面对犯罪现状的描述可知,目前边境地区涉毒犯罪具有数量大、手段暴力、危害性大以及屡禁不止的特点。数量庞大并且在逐年增长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警力和其他相关力量进行打击,显然以单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力量,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而有效的跨国合作可以整合多方力量,实现共同打击犯罪;犯罪手段暴力以及危害性大意味着在打击犯罪过程中需要面对巨大的危险和暴力袭警的可能,也意味着打击犯罪要时常与组织严密的跨国犯罪集团作斗争,团结周边国家进行跨国警务合作是应对这一局面的必然结果;犯罪行为的屡禁不止意味着打击跨国毒品犯罪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任务,需要多国在警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而警力合作是起始,也是目前最直接的合作方式,必须持续开展。ykU知览论文网
其次,从犯罪特点角度看,跨国警务合作刻不容缓。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中国与东盟边境地区毒品贸易具有案值大、犯罪技术手段高超、时有获得政府或部门庇护的情况以及案件侦破难度大,正是因为这些犯罪特点的存在,国家之间的警务合作才愈显重要。案值大意味着几乎对每一个案件都需要予以重视,同时打击犯罪的压力重大,而犯罪技术手段高超意味着在侦查、抓捕、押运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技术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各国发挥警务行动的优势,结合国家间的合作将通讯的便捷性、信息的共享性等技术领域提高到可以与犯罪行为对抗的程度;因为犯罪行为有时会获得某些政府部门或者部分国家政府的内部支持,就更需要国家层面加强合作,从自身内部出发,抵制或者对抗各自国家存在的庇护情况;案件侦破难度大就更加明显地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发挥集团优势,有利于提高案件侦破的成功率和效率。ykU知览论文网
再次,从边境安全角度看,必须施行跨国警务合作。边境安全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的利益所在,对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边境安全也为区域间在各方面进一步合作提供必要基础。除此以外,打击跨国毒品犯罪为打击其他严重危害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跨国犯罪行为比如恐怖主义提供经验,有利于全面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因此,从地区安全角度考量,中国与东盟国家就打击跨国毒品犯罪而进行的警务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ykU知览论文网
2.2.2中国与东盟跨国警务合作的可行性ykU知览论文网
2.2.2.1理论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全球化框架下的区域司法一体化为合作奠定理论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国家间开展地缘司法协助与警务合作。在全球化框架下,区域一体成为国家与全球化之间的媒介。冷战结束后, 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拥有了全新的发展趋向, 单个国家在政治及军事、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功能相对降低,致使国家追求更广泛的区域社会空间。因此在地理上临近、人种相同、文化相近以及拥有历史纽带的国家之间为了谋求发展, 逐渐形成归属意识, 并进一步发展形成区域体系。[22]ykU知览论文网
与此同时,各国因本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与文化传播的需要就必须与别国强化关系,因为这些目标只有在与别国相互关系作用下才能实现。现如今政策协调与整合的全球层面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而区域一体化却更为容易。所以在既定的区域空间里国与国之间的统一意志、联合部署、共同行动具有理论上的必然性,这也为中国与东盟之间为打击跨国犯罪而形成警务合作奠定理论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2.2.2.2政治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中国与东盟之间良好的国家关系为警务合作奠定政治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虽然就部分领土以及南海问题存在争议与摩擦,但从双方关系的发展大方向看,友好合作是主流,争端摩擦只是次要矛盾。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东盟前几大贸易伙伴,与东盟一直以来保持着较高程度的政治经济合作:1991年,双方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之后迅速发展为实质性对话伙伴关系;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成为首个签此协定的伙伴国;2003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确认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双方签署了自贸协定升级版,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更加全面深化;此外,中国还将2018年定为东盟—中国创新年,进一步开展数字化、新技术与创新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合作。正因为中国与东盟间具有良好的国家关系基础,并不断深化政治、经济、技术等各领域的全面合作,双方警务合作也因此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2.2.2.3法律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现行的国际法律与东盟各国国内法一道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警务合作奠定法律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首先,从国际法角度看,主要有国际条约、区域协定和国家间的双边或多边条约为警务合作提供法律依据,具体分析如下:ykU知览论文网
国际公约是根据国际共同利益制定的,由国际法认可的主体之间缔结的约定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定。国际层面有三个公约共同构成现代国际禁毒体系的核心,分别是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1971年的《精神药物公约》以及1988年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23]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加入这三个公约。三大国际公约共同构成了现代国际禁毒体系的核心,特别是1988年公约不仅明确规定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刑法手段和缔约国强制义务,更初步规范了在侦查、识别毒品犯罪中的国际合作机制,包括国际警务合作,虽然中国和东盟在该公约框架下对具体条文规定有保留,该公约仍然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针对跨国毒品犯罪领域的警务合作的国际法律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区域性协定是指在一既定区域内,由区域国家主体为了共同利益缔结的书面协议及广泛意义上的区域性协定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警务合作的重要法律渊源。2000年,在10+1(东盟与中国)和10+3(东盟与中日韩)的框架下,东盟与相对方签订了《曼谷政治宣言》和《‘东盟+中国’禁毒行动计划》,确认禁毒合作框架以及联合打击毒品犯罪的共识;2002年发表的《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确认了双方在打击毒品犯罪中的人员、信息交流与合作;2004年中国与东盟签署《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了禁毒领域长期合作和执法协作。[24]所有这些区域性的协议都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警务合作提供区域法律依据。ykU知览论文网
中国与东盟各国家之间的单边、多边合作协议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实现警务合作及联合打击毒品犯罪提供法律渊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谅解备忘录》,为禁毒合作、打击跨国犯罪奠定基础;1991年,中缅泰三方与联合国禁毒署签署《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在禁毒合作中保持高级别对话合作;1995年,中国与老挝、泰国等多方签署《北京宣言》,确认在打击毒品生产、走私和滥用方面的警务合作;1999年到2001年之间,中国相继与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柬埔寨签署了《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和涉及禁毒合作内容的《联合声明》。[25]单边和多边合作完善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警务合作法源,并将各国的合作推向更可执行性层面。ykU知览论文网
其次,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国内法为警务合作提供法律渊源,其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国内法对签订、加入和执行国际公约、区域协定和单边、多边协议的规定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签订相关协议提供法律依据,也是国际法律签订的的基础与渊源,间接促进了在国际法领域下警务合作的开展;其二,国内法律条文中关于跨国警务行动的规定为各国的行动提供法律依据,比如中国200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就为跨国警务行为提供国内法律依据,相关的国内法在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有较多存在,为双方的跨国警务合作提供国内法律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2.2.2.4制度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中国与东盟跨国警务合作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已经不需要经历从无到有的艰难创设,已有的合作机制为警务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制度基础。双方现有的合作机制框架已主要形成以下三种:ykU知览论文网
其一,10+3框架与10+1框架。所谓10+3框架是指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框架,确立于2004年召开的第一届10+3部长会议,该会议以打击跨国犯罪的讨论为主,并将消除毒品位列非传统安全事务之首要任务;而10+1是指东盟与中国框架,确立与中国与东盟2001年峰会,双方签署了“东盟和中国在非传统安全事务领域合作共同宣言”,宣言将禁毒合作列为所有其他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之首。ykU知览论文网
其二,大湄公河次区域框架。除了中国与东盟地区的整体合作以外,中国还与东盟国家个体如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和缅甸加强合作,该类型合作集中体现于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区的国家。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始于90年代的六国七方关于禁毒工作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在《北京宣言》及之后的多边会议得以巩固与确立。ykU知览论文网
其三,中国地方政府与其边境国家的合作框架。中国的云南省与越南、缅甸和老挝毗邻,自90年代以来各方就开展打击毒品犯罪的警务合作。1996年,云南就开始向越南、缅甸和老挝派遣“缉毒联络官”以配合边境地区打击涉毒犯罪的警务合作。此后中国在边境省份与附近国家举行定期缉毒工作会晤,目前已有多个联络小组成功建立并稳定运行,为多方联合警务活动提供了有效协助。正因如此,各方联合缉毒行动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仅建立联络小组一年内就捣毁了老挝和缅甸境内10家毒品厂,缴获海洛因280.83公斤、鸦片109.3公斤、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如冰毒)120.31公斤。ykU知览论文网
以上三个已有框架为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开展警务合作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了制度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2.2.2.5实践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中国与东盟之间、中国与其他地区之间以及域外就国家间跨国警务合作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与东盟就打击毒品犯罪的联合警务活动提供了实践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首先,中国与东盟之间特别是“金三角”和湄公河流域国家就涉毒犯罪的正规联合警务行动已经持续有近二十余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中国扩大与东盟区域的联合警务行动提供了实践依据和经验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其次,中国与其他地区,如中国与中亚、东北亚地区就打击涉毒犯罪的联合警务合作在实践中也具有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与中亚各国的联合警务行动,具有高效率、高组织性的特点,为中国与东盟等国的合作提供了制度思路与现实依据。ykU知览论文网
最后,域外经验也有助于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的学习与借鉴,为进一步合作的发展提供更优质、完善的经验基础。目前在跨国警务合作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欧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模式榜样,其在联合警力培养、高效组织行动以及快速信息共享领域具有非常卓越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国与东盟提供可学习借鉴的综合模式ykU知览论文网
2.2.2.6技术基础ykU知览论文网
日新月异的通讯科技与前沿科技手段为合作奠定技术基础。中国和东盟国家目前掌握的技术领域有很多可用于跨国警务行动,如中国目前广泛应用的人脸识别、声音识别、大数据、遥感技术、各类痕迹鉴定技术等可用于跨境侦查、抓捕以及其他联合警务行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和通讯技术可以用于中国与东盟之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推动警务合作向快速、高效发展。虽然上述很多技术还没有开始作用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跨境警务合作,但技术本身已经成熟,已经可以很好地进行利用,这也为双方警务合作的可能性奠定了技术基础。ykU知览论文网